c
建德堵漏公司地铁堵漏施工方案 一、 工程简介 车站内除底板有两处集中漏水外,其余主要为侧墙施工缝和侧墙竖向裂缝漏水。主要为底板裂缝(裂缝宽度均在1mm以上,个别裂缝甚至达到5mm)和蜂窝麻面以及隧道环向裂缝漏水,其次为施工缝和侧墙竖向裂缝漏水。详见《渗漏水情况统计表》。 二、 漏水原因分析 根据渗漏水现状,分为以下四种情况进行分析。 1、蜂窝麻面漏水现象 蜂窝麻面的形成直接与混凝土施工有关。主要原因是在施工时漏振或者振动时间不足而发生的,这种蜂窝麻面在混凝土结构中有的是独立一片存在,有的则呈连贯性的。所以,在发生渗、漏时表现为成片渗、漏或成股漏水的现象。 2、荷载变形裂缝漏水现象 荷载变形裂缝由两种情况造成:一是元通站~中胜站区间隧道底板混凝土结构还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被围护结构挤压而造成的变形裂缝,再加上隧道的沉降不均匀,造成隧道出现环向裂缝;二是即使混凝土已经达到了设计强度,而在混凝土墙壁背面**荷载堆放而造成的裂缝。后者出现的裂缝一般较为明显,属于贯穿性的裂缝。 3、新旧混凝土接缝(施工缝)渗漏水现象 在原有的混凝土结构物上继续浇灌混凝土时,原来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凿毛后未清理干净,或者是未用水冲洗,就在原混凝土基础上浇灌混凝土拌合物。这样就会造成新旧混凝土的接缝之间形成一道渗、漏的缝隙。 4、混凝土的自应力裂缝渗漏水现象混凝土的自应力裂缝往往是在混凝土墙板上容易产生,它的形式一般为上下贯通的裂缝,在整个混凝土墙壁上呈现出有规律性的裂缝,一般在3~5m一道。该种裂缝 是混凝土的自应力引起的,原因是混凝土在水泥水化热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混凝土的膨胀应力开始消失而此时的混凝土开始产生收缩。这种收缩是均匀的收缩,所以在此种条件下,混凝土墙板的裂缝呈现出有规律性的裂缝。 5、混凝土的变形缝渗漏水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止水带的安装不牢固,造成捣固时止水带移位。另外一种情况是止水带附近的混凝土漏捣或捣固不密实,造成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存在漏水孔洞。 三、 堵漏措施 根据对渗漏水情况原因的分析,现采取以下四种堵漏措施进行处理。 1、 针对蜂窝麻面漏水现象 找出主要漏水点,标上记号,用冲击电锤钻孔,孔径10mm,孔深100~300mm,再将其余漏水点封堵,然后对孔内压注**细水泥浆,水泥浆内加入一定量的微膨胀剂,再根据压注情况加入适量的水玻璃。 2、 针对荷载变形裂缝漏水现象 采取两种措施进行堵漏。一种是对于还在继续发展的裂缝,采用在隧道洞内进行衬砌内注浆和衬砌外注浆相结合的注浆方式。首先在衬砌外采用双液注浆泵压注普通硅酸盐水泥P.O32.5,根据注浆情况加入适量的水玻璃,然后在衬砌内压注水溶性聚胺酯浆液。另一种是对于不再发展或发展缓慢的裂缝,压注**细水泥浆,水泥浆内加入一定量的微膨胀剂,再根据压注情况加入适量的水玻璃。 3、 针对新旧混凝土接缝(施工缝)渗漏水现象 采取压注湿固性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堵漏。 4、 针对混凝土的自应力裂缝渗漏水现象 采取两种措施进行。一种是对于在漏水的裂缝或湿缝,压注湿固性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堵漏。另一种是对于干缝,压注普通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封缝。 5、 针对混凝土的变形缝渗漏水现象 采取先在结构外的变形缝处加三根高压旋喷桩将变形缝与外界隔绝,再在结构内将变形缝附近混凝土不密实的地方压注**细水泥浆。 四、 施工方案 采取在隧道洞内进行衬砌内注浆和衬砌外注浆相结合的注浆方式。 (一)、隧道衬砌外注浆 隧道衬砌外注浆分为洞外施工和洞内施工两种情况。洞外施工是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机在变形缝外侧将水泥、水玻璃和水射入土体中,并通过叶片与土粒搅拌使土体固结从而达到止水的目的。洞内施工是将结构底板或侧墙用风钻钻穿,钻成ф40mm的小孔,向孔外附近的土体中压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堵塞漏水通道并使土体固结从而达到止水的目的。 1、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所采用的材料及配合 2、注浆孔布设 ⑴ 布孔洞外施工时在侧墙变形缝外侧布置三根高压旋喷桩,目的是使变形缝与外界隔绝。洞内施工的布孔根据裂缝情况和漏水情况设置。 ⑵洞内施工的钻孔根据钻孔桩布置对钻孔定位,采用风钻成孔,钻孔前采用人工掏槽定位,以便施钻时避开结构钢筋。孔径:Ф40,孔深:钻孔**出结构边墙外侧,埋管深度不**过结构边墙外侧。 3、注浆管的加工及安装 ⑴ 注浆管的加工 注浆管采用φ20mm的钢管加工制作而成,注浆管长度0.8m,尾部制作成丝口接头。 ⑵ 注浆管的安装钻孔完成后用高压风洗孔,人工安设注浆管,为防止注浆管与孔口的间隙跑浆,应在管尾0.3m~0.4m范围内填塞棉丝,并用快凝堵漏剂封口埋管。小导管接头处安装止浆阀,以便注浆结束时及时关闭防止回浆。 4、注浆 隧道注浆按照“从下到上”的原则,先施工隧道底板,再施工隧道侧墙,最后施工隧道**板。注浆压力以不**过1.0Mpa为宜,且注浆时在遵循先稀后浓的原则下,分级逐段提高注浆压力。 注浆时搅拌好的水泥浆液要用细筛过滤后才允许进入注浆桶,注浆时先注无水孔,后注有水孔,如遇窜浆或少量跑浆,则注浆间隔加大,如遇股状跑浆,可暂停注水泥浆,改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因注浆量很难确定,每一根注浆管需结束注浆的标准为注浆压力达到1.0MPa为标准。每次注浆结束后,将止浆阀关闭,旋下管路与另一根注浆管连结继续注浆。待浆液凝固后再旋下闸阀,并清洗干净闸阀以利回收。注浆过程中,专人记录注浆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压力、速度,**注浆效果。注浆完成3~5天后,仍有渗水者进行补注,直至达到止水效果。 2、操作步骤及方法 (1)、基面处理:利用小锤、凿子、钢丝刷等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松渣、浮浆等,清除时注意不要堵塞裂缝,不能用水冲洗,而要用棉纱蘸酒精擦洗。 (2)、沿缝凿槽及钻孔:沿裂缝全面凿成宽度和深度均为10~20mm的V型槽,在裂缝的首尾端和分叉处钻孔,另外在宽度为0.2mm以下裂缝段按间距300mm进行钻孔,在宽度为0.2mm以上裂缝段按间距500mm进行钻孔。剔槽后的槽孔均需清理干净。清理干净的钻孔内用环氧树酯胶泥或堵漏剂埋入φ8 mm的小铝管。 (3)、封闭:要**灌浆的成功,**使裂缝成为一个封闭体。在开槽的裂缝内填塞环氧树酯胶泥或堵漏剂,小铝管均用环氧树酯胶泥或堵漏剂固定牢固,注意不要堵住管口。 一、工程概况 该地下室,从建设投产使用以来,因原**层老化和原混泥土不密实及墙壁长期遭 受土壤水、地下水、等浸泡侵蚀、出现多处渗水漏水,使地下室经常处于潮湿环境。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堵漏与修补处理。 二、编制依据: 1、地区标准GBJ108-87《地下工程**技术规范》 2、地区标准GBJ208-83《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工程图集》 4、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17:2000《贮液物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 5、地区建材行业标准JC483-92《聚硫密封膏》 6、 GB5018-2001地下工程**技术规范 7、GB50208-2002房屋渗漏修善技术规范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1 编制工程施工方案。 1.2 技术交底。 1.3 编制劳动力、材料、机械工具使用计划,安排班次。 1.4 补充有关规程、规范、 标准及技术资料表格。 2、现场准备 2.1 熟悉现场。 2.2 施工所用水、电由建设单位提供入点,施工部门完成引入工作。 2.3 配合施工需要搭设或租用所用临时设施。 2.4 施工和照明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施工期间用水主要为生活水。 3、材料检查 3.1 施工用的全部原材料,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规定,并清楚**明生 产商、材料性能、产品类型、生产日期。 3.2 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说明书或*报告。施工前**运到施工现场,且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 3.3 必要时,应对原材料进行抽验,具体的产品技术指标以供应商的标准为准 。抽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使用。